“越是私人的情感,越能引起普世的共鸣”
专访《母亲的衣服》导演——Jordan Wong
第一次见到Jordan的时候,他笑着跟我说,在大银幕上观看自己的作品是一件极不舒适的事情。我忽然想到,可能这正是一部作品如此珍贵的原因:创作者只有在某部作品或某段特定时间内才有勇气把自己的心掏给外人看。而等到他抽离出来时,可能就连他自己也无法接受当初那个毫无保留的、赤裸的自己了。
Jordan是那种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他礼貌、温柔、健谈、思维发散而又逻辑严谨。虽然第一眼见他时,你的注意力更多地会集中在他特别的打扮上:亚裔男生的面庞,扎着两束长长的麻花辫,偶尔抬起的手涂着白色的指甲。他笑起来有点腼腆,却不失从容,仿佛对即将发生的一切都了然于胸。这两种特质就像是一种撞色混搭,毫不突兀地融合在一起。
谈起他在洛杉矶华语电影节展映的实验动画短片《母亲的衣服》时,Jordan坦言,做这部片子的初衷,就像是片中的人物独白在开场所叙述的那样:来自对情感的困惑。在经历了一次短暂而失败的约会后,Jordan将自己细腻的内心感受写成日记。于是那一段段真挚的情感宣泄与自我剖析,就构成了这部片子画外音的悲凉“底色”。
然而他创作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先有画面。那些在衣柜里躺了一辈子的陈年旧衣,成为他情绪生长的完美载体。Jordan说他翻遍了旧货市场和朋友的衣柜,才找到他心中最为合适和精确的图案。“当你有了那么多纹理的素材之后,就要思考怎么样来组织它们。”说这些话的时候,与其说Jordan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严谨的工匠,要细细编织出那件纹理繁复的作品。很多时候,他无法言说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直觉和巧妙的构思,甚至无法阐述自己想表达出的特定情感,但是可以就具体的创作方法和工艺跟你侃侃而谈。
《母亲的衣服》幕后制作花絮
从构思到成片,Jordan陆陆续续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将《母亲的衣服》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可能这就是做实验动画的好处吧,”Jordan笑了笑,“你不需要像拍真人电影那样寻求多少人的帮助,只要埋头去做就好了。”其实比起前期的构思,他反而更享受后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重复绘制的机械工作。“你知道你在往某个方向前进,但什么也不用想。我很喜欢那种放空自己的状态。”孤独对他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习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一份艺术灵感的培养皿。
也许孤独从他选择做实验动画这条路开始就如影随形。从本科开始接触实验动画,到后来被美国顶尖艺术院校CalArts(加州艺术学院)录取,Jordan始终对那些正统的叙述、光鲜的表达缺乏兴趣。即使是同为LGBTQ作品,比起围着两张漂亮脸蛋转的电影《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他更偏爱关注平凡底层的《月光男孩》。Jordan坦言自己其实没有看过多少影片,也谈不上受什么艺术家的影响。比起很多对大师作品如数家珍的迷影导演,他似乎始终在和主流圈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可能正是由于不多的观影量,他才得以更投入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美学表达。
尽管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少数人的道路,他的家人却一直无条件支持他的选择。谈到家庭,Jordan忍不住露出微笑。他告诉我,虽然《母亲的衣服》里主人公和家人的关系显得矛盾而忧伤,他跟母亲的关系出奇地好。Jordan出生在美国一个香港移民的单亲家庭。他对自己母亲的评价是传统而包容。当得知Jordan的同性取向以后,她感到很难过。但并非因为觉得他是一个异类,而是担心他今后的路会比一般人走得更为艰难。至于远在香港的父亲,对Jordan来说一直是缺位的存在。虽然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但并不意味着父亲对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据Jordan透露,在他的下部作品里,他就会着重讨论他长期以来对父亲的感受。
若是把时间拉回到几年前,Jordan会觉得做动画是一件属于他个人的事。他的创作不需要要取悦或打动任何人。也许那些私密的呓语、疼痛的呢喃,只是他寄给自己过去时光的礼物。不过,在进入到CalArts学习后,Jordan开始意识到他的艺术世界里好像不再只有他一个人了。他在那里遇见的每个人,都具有和他一样的创作才华与热情,用思想的碰撞和行动力带给他无限的动力和启发。而《母亲的衣服》的问世,更是为他获得了包括纽约LGBT电影节、圣地亚哥地下电影节、安娜堡电影节、欧洲媒体艺术节、黑玛丽电影节等国际奖项的肯定。面对越来越多的关注,Jordan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转变。“我做的东西好像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小众。我也很感动自己的东西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其实越是私人和内化的情感,往往能引起越普世的共鸣。
现在,Jordan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之后应该会留在某个独立工作室里继续自己的创作。他说他很享受目前的状态。最初也想过未来进入迪士尼这样的动画大厂工作,后来发现自己还是会更适合这种不受束缚的创作生活。他依然会继续跟从自己的内心,做出自由和真诚的表达。
“我的风格一直是比较实验性的,但我也不想把自己的作品限定在某一种风格或者主题上面。”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Jordan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表达这类探讨自我身份认知的题材,但也会尝试着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扩展到外界。“之前我讲的好像都是关于我自己的事,现在我想从自己的世界里跳出来,去同理别人的情感和故事。”其实在创作《母亲的衣服》时,Jordan也采访了身边一些酷儿朋友的生活经历,来强化酷儿身份认同故事里的普遍性和丰富性。以自己的生活为圆心,Jordan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渐渐向自己的家庭,周边的朋友,甚至是整个社会辐射。
如果要给新人创作者提建议的话,Jordan认为,跟随自己在生活中的直觉,是第一位的。这意味着要去感受生活,发现日常能和自己产生共情的点。一向不走寻常路的Jordan总是青睐去讲述那些在生活中被普通人忽视的、无用的、废弃的事物。他享受这样一种改造的过程:只要换一个角度和叙述方式,就能让那些看似乏味的事物闪闪发光。
“与其去跟风,讲述自己真正相信或对自己重要的事物,才是最最重要的。” Jordan很认真地对我说。不要害怕哪些直觉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怕那些事物毫不起眼、无人问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东西,那就是有价值的。因为创作首先是自我感动,再是打动世界。更关键的是,只有追随自己的直觉,讲述出来的东西才是有个人印记和作者属性的。那样的作品就仿佛是从你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其中的纹理和血液都是鲜活的,且不可复制。就像Jordan和他的作品一样,带着一丝勇往直前的生猛,夹杂着一点哀而不伤的脆弱,令人过目难忘。
— End —
作者 / 一然
编辑 / 皮皮
关于我们:
华语银幕(Sino-Scree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盈利组织华语影视联盟(Chinese in Entertainment)旗下的数字自媒体。华语银幕成立于2020年2月,编辑和采写团队成员来自于纽约、洛杉矶、孟菲斯、圣塔克鲁兹、北京、上海、武汉、台州和台北等地。华语银幕旨在为全球华语影迷和读者推荐优秀影片、提供影视行业资讯和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华语银幕的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www.sino-screen.com,以及脸书、推特、知乎、豆瓣、简书、Medium和微信公众平台。
联系方式(邮箱):content@lacf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