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in Entertainment
    • Mission & History
    • Our Team
    • Member Spotlight
  • Volunteer
    • Events Calendar
    • Los Angeles Chinese Film Festival
    •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Mixer
    • Los Angeles China Comedy Night
    • Writer’s Workshop
    • Speaker Series
    • ''From Scratch' Creative Workshop
    • Partnership & Sponsorship
    • Donate
    • Music Production
    • Graphic Design
    • Translation
    • Legal Service
    • Job Opportunities
    •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 Job Posting
    • Blog
    • Benefits
    • 洛杉矶华语影视联盟
    • 宗旨与发展
    • 团队介绍
    • 活动月历
    • 洛杉矶华语影视联盟 – “原地起飞”创作工坊
    • 亚太裔美国人文化传统月活动
    • 华语电影节
    • 项目推介会
    • 洛杉矶影人社交酒会
    • 编剧工作坊
    • 行业讲座
    • CIE推荐
    • CIE 2021 短片剧本大赛
    • 电子杂志
    • 加入我们
    • 赞助合作
  • 工作机会
    • 招聘推广
    • 原创音乐
    • 平面设计
    • 中英翻译
    • 移民律所
    • 成员聚焦
    • 洛杉磯華語影視聯盟
    • 宗旨與發展
    • 團隊介紹
    • 活動月曆
    • 華語電影節
    • 洛杉磯影人社交酒會
    • 編劇工作坊
    • 行業講座
    • CIE推薦
    • 電子雜誌
    • 加入我們
    • 贊助合作
  • 工作機會
    • 招聘推廣
    • 原創音樂
    • 平面設計
    • 中英翻譯
    • 移民律所
    • 會員聚焦
Menu

Chinese in Entertainment

  • About
    • Chinese in Entertainment
    • Mission & History
    • Our Team
    • Member Spotlight
  • Volunteer
  • Programs
    • Events Calendar
    • Los Angeles Chinese Film Festival
    •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Mixer
    • Los Angeles China Comedy Night
    • Writer’s Workshop
    • Speaker Series
    • ''From Scratch' Creative Workshop
  • Support
    • Partnership & Sponsorship
    • Donate
  • Resources
    • Music Production
    • Graphic Design
    • Translation
    • Legal Service
  • Jobs
    • Job Opportunities
    •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 Job Posting
  • Blog
    • Blog
    • Benefits
  • 关于我们
    • 洛杉矶华语影视联盟
    • 宗旨与发展
    • 团队介绍
  • 活动项目
    • 活动月历
    • 洛杉矶华语影视联盟 – “原地起飞”创作工坊
    • 亚太裔美国人文化传统月活动
    • 华语电影节
    • 项目推介会
    • 洛杉矶影人社交酒会
    • 编剧工作坊
    • 行业讲座
    • CIE推荐
    • CIE 2021 短片剧本大赛
  • 华语银幕
    • 电子杂志
  • 支持我们
    • 加入我们
    • 赞助合作
  • 工作机会
  • 影视服务
    • 招聘推广
    • 原创音乐
    • 平面设计
    • 中英翻译
    • 移民律所
  • 会员信息
    • 成员聚焦
  • 關於我們
    • 洛杉磯華語影視聯盟
    • 宗旨與發展
    • 團隊介紹
  • 活動項目
    • 活動月曆
    • 華語電影節
    • 洛杉磯影人社交酒會
    • 編劇工作坊
    • 行業講座
    • CIE推薦
  • 華語銀幕
    • 電子雜誌
  • 支持我們
    • 加入我們
    • 贊助合作
  • 工作機會
  • 影視服務
    • 招聘推廣
    • 原創音樂
    • 平面設計
    • 中英翻譯
    • 移民律所
  • 會員信息
    • 會員聚焦
飞越好莱坞.png

好莱坞电影不行了?|2020全球五大票房最高电影盘点

March 21, 2021

好莱坞电影不行了?|2020全球五大票房最高电影盘点

作者 / 考拉

编辑 / 皮皮

 

随着疫情的好转,亚洲各大电影院都纷纷复工。中国2021春节档总票房创造了历史新高,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截至目前直接破了50亿,可见今年的观众有多热情。

可是,2021的影院如今有多热闹,就没有人忘记2020的影院有多萧条。疫情让电影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大家期待的好莱坞大片都没有如期上映。

 2020年票房前五的电影中只有两部是美国电影,反而是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跻身前五。其中,中国国产电影更是霸榜第一和第三。难道是好莱坞不行了?本文将为大家分析2020年全球五大票房最高的电影的成功因素,同时回顾它们一波三折的创作历程。


全球票房排名No.1

 《八佰》

The Eight Hundred

截屏2021-03-21 下午8.40.35.png

本地票房(中国):31.1075亿人民币

美国票房:$ 372,755(约257万人民币)

全球票房:$ 461,341,525(约31.9亿人民币)

 《八佰》是2020年非常火爆的战争题材影片,取材于中国历史上发生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受命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士兵抵抗日本军队攻占上海的事迹。

 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无疑是中国影视圈中一部成功的电影。电影上映一个月后直接登顶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军,这也是中国国产片第一次取得全球票房冠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Box Office Mojo网站的票房数据,《八佰》的美国票房仅占全球票房的不到0.1%。票房几乎都由国人贡献,没有打入国际市场。那造成《八佰》国内外票房数据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疫情的原因是必然的。中国观众失去了影院自由。好不容易挨到了疫情好转,影院开放,观众扑向电影的心情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外加美国影院关闭,本来会和它竞争的美国大片也因为撤档或者改变了其他媒体播放渠道,导致了中国国内和国际票房差距悬殊。《八佰》的票房冠军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

 然而,即使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躲不开令人跳戏和疑惑不解的槽点。

 在电影宣发之际,导演管虎就通过很独特的方式搞了波“炒作”。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与台湾演员秦汉——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的合照,并在配文中提及孙元良。这波操作立马引起中国网民的众怒,因为孙元良是一个饱受政治争议的人物。紧接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官方新浪微博就发布了一篇叫做《「解读」孙元良缘何惹争议》的文章。在文中详细分析和解读了孙元良的事迹,并认为他“在三次大的战役中均有临阵脱逃的行为,并多次涉及到贪污、好色等问题中。此事一出,《八佰》正式宣布撤出暑期档,后删减内容后才正式上映。这让观众不禁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八佰》怕不是要走黑红路线了?

 电影上映后,观众的评价两极分化。电影虽是好电影,但是剧中的bug太多,甚至有观众反映在观看时笑出声,许多细节与真实历史不符。最主要的质疑声来自于剧情的烂尾以及过度煽情。这部电影看起来“假”,强行热血和强行壮烈的同时也要陪上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让人觉得是为了煽情而故意渲染出来的情绪。

 结尾遭到观众无情的吐槽。前半部分的战争打的热血沸腾,完全坚守着“要么赢,要么死”的信念,结尾却突然来了句“撤退!”,就这样在观众一脸懵逼的时候结束了。虽说电影中提到这场战争的结局注定失败,只是为了博得国际同情而做的一场戏,可《八佰》并没有让观众明白历史上的这场戏,更准确的说是这个重大决策,背后隐含的真正深刻的意义。这些槽点导致了《八佰》的高票房没有给观众一种“实至名归”的感觉。


全球票房排名No.2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Bad Boys for Life

截屏2021-03-21 下午8.40.44.png

本地票房(美国):$ 206,305,244(约14.3亿人民币)

全球票房:$ 426,505,244(约29.6亿人民币)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是由阿迪尔·埃尔·阿比和比拉勒·法拉赫联合执导,威尔·史密斯、马丁·劳伦斯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片。该片主要讲述了遭遇了黑帮势力的追杀和伏击的迈阿密警员麦克与曾经的搭档马库斯再次合作,在迈阿密的街头展开了一场惊险刺激的飙车枪战。

 作为《绝地战警》系列的第三部,这一部《绝地战警:疾速追击》依旧没有让久等的粉丝们失望。的电影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整部电影的节奏紧凑,全程带给观众紧张刺激的体验。该片笑点与泪点并存,也少不了粉丝喜闻乐见的马克和马库斯的互怼日常。两位主演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自然和逗比,拍起动作戏也是一点都不含糊,飙车戏和枪战戏火力全开。

 不过作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电影,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不足,许多观众认为剧情跨度之快让观众觉得略微狗血,并且依旧遵循着大多美国动作喜剧片的套路:英雄出现被追击,反派智商比零低;主角打戏如开挂,结尾一定大欢喜。

 剧情缺乏逻辑,一言不合就开打。好在特效没让观众失望,最起码刺激的枪战戏和爆炸特效的震撼算是值回了票价。并且不得不让影迷感叹的是岁月对两位主演的摧残实在太明显。比起前两部,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略微发福的身材被不少影迷吐槽,成为了除电影本身之外的饭后茶资。


全球票房排名No.3

  我和我的家乡

My People, My Homeland

截屏2021-03-21 下午8.40.52.png

本地票房(中国):28.2973亿人民币

全球票房:$ 422,390,820(约28.6亿人民币)

 2019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中国电影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及高口碑——票房突破31亿人民币,登顶2019国庆档冠军,也打破了国庆档票房历史记录。

 2020年,它的姐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也同样延续了多段式风格。但不同的是,《我和我的家乡》很明显尝试了喜剧风。它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的五个独立的家乡故事,延续了集中于刻画中国的小人物生活的风格。

《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为《我和我的家乡》做了很大一部分的铺垫。大家觉得第一部好看,也就理所当然的接着支持第二部。只是,它本身和《我和我的祖国》的结构就高度相似,如果和《我和我的祖国》情怀和套路完全一样,那观众难免不买单了。因此,“家乡篇”走喜剧路线是十分明智的。和大家对祖国的献礼片的敬仰和支持比起来,《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喜剧片,它票房高的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是演员阵容的号召力。除了葛优、黄渤、徐峥等中国喜剧电影的代表演员之外,电影中几乎云集了中国影视圈大多戏骨级的演员。哪怕是只有一两分钟镜头的路人甲角色也由很多新生代演员饰演。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出现在电影中的演员,观众们都能叫得出名字。更别说近几年的喜剧咖——开心麻花的台柱子沈腾和马丽了。演员阵容的高质量很大程度上帮这部电影塑造了较好的“路人缘”。再加上喜剧类型电影本就受到中国观众的追捧,可以说是最卖座的类型之一。

 和《我和我的祖国》不同,《我和我的家乡》没有大肆宣扬祖国多么伟大,而是更注重于拍摄小山村的发展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主打真实和细节的路线。这就抓住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捏住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打工人”们的乡愁。再加上这部电影经常上演“回忆杀”。比如观众反映最好哭的故事《最后一课》中,重现了1992年的老教室,播放了2008年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唱的“让世界充满爱”等时间久远却感人的歌。2020年的疫情让很多他乡人回不了家,亲人无法团聚,这样煽情的“鸡汤”元素无疑是高票房的原因之一。看着自己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进步,观众怎么着也不会给这份情怀打个差评。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我的家乡》国内首映日期是10月1日,也是中国影院复工的第一个长假——国庆假期。国庆节应景,再加上人们放假也都有时间去电影院,票房自然就高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的缺陷也非常明显。电影结构很特殊,它是由五个单元的独立小故事,拼接在一起而组成的一部电影。这样的电影结构虽然很新奇,但制造出的效果有些差强人意。创意是好的,可是却有种生搬硬套的感觉,强行把多个故事而拼接在一起,彼此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联系。这种感觉有点像是主题视频征集,然后把几个获奖视频拼凑在一起呈现给观众。而且每一部电影的主角都是“真善美”的代表人物,没有反派角色,没有冲突,除了戳泪点的几个场景,其他情感都略微单一和平淡。

 2020年对全世界都是特殊而艰难的一年,其中中国能度过难关更是不容易。像《八佰》和《我和我的家乡》这样弘扬爱国情怀的电影确实也非常必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心理慰藉。虽然剧情和结构上都有很多瑕疵,但整体来说这些电影都值得支持,票房市场回暖也算是令人欣慰的信号。


全球票房排名No.4

鬼灭之刃剧场版·无线列车篇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the Movie: Mugen Train

截屏2021-03-21 下午8.41.05.png

本地票房(日本):$357,894,506(约23.9亿人民币)

全球票房:$370,431,218(约24.8亿人民币)

 《鬼灭之刃剧场版·无线列车篇》在上映后引爆了整个日本,电影院中买票的人络绎不绝,成功登顶日本电影2020年票房冠军。甚至有些影院为了缓解客流压力,为《鬼灭之刃》开启了单独的售票通道。

 作为2020跻身票房前五的日本电影,《鬼灭之刃》凭借的是除了原漫画的精彩剧情,还有非常出色的动画改编。这部电影无疑已经成了日本文化的体现。这种爆满程度令人惊喜,可是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成功凭借的是什么?

 首先因为《鬼灭之刃》的漫画就非常受欢迎,有很多同主题的咖啡厅和餐厅。这为剧场版电影积累了不少人气。在漫画完结后,粉丝们都翘首以盼着剧场版的上映能再为他们圆一次梦。本片的绘画完全是经典的日本动漫风格。对于怪物和人物的刻画都非常细致。动作流畅,场景逼真。比如夜景的灯红酒绿,打斗动作的人物表情等等细节。对于每个人物的情感都塑造的很饱满。剧情不仅仅只是激情杀怪,也有温暖和触动人心的友情和亲情的煽情点。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的场景能让观众感受到“震撼”,可以说非常之用心了。其次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也富有想象力,它为观众创造了另一个充满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鬼”,有神秘的蒸汽列车,也有令人迷惑的梦境。除此之外,电影所表达的价值观也很正能量:保护弱小,勇敢面对困难等等。

 同样的,和《八佰》一样,《鬼灭之刃》的成功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疫情的变化。由于疫情,与之竞争的许多大牌电影都没有预期上线,鬼灭之刃一枝独秀。

 但是《鬼灭之刃》并没有在中国国内大肆宣传,也几乎没有上映,导致大多中国观众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另外,虽然它是一部动画电影,可并不适合小孩子观看,有些场面过于血腥和恐怖,音效和音乐有时也很吓人。不乏有些观众无法理解这样的二次元文化。但是在日本这样的动漫文化盛行的国家,《鬼灭之刃》也可以称得上是国民级动画电影了。


全球票房排名No.5

信条

Tenet

截屏2021-03-21 下午8.41.13.png

本地票房(美国):$57,929,000(约4亿人民币)

全球票房:$363,129,000(约25.1亿人民币)

 

《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该片讲述了在世界即将毁灭之时,主人公开展秘密的特工行动,穿梭于世界各地。在探索“信条”这个唯一的线索和武器时,完成了真正超越时间的“时间逆转”任务。

 诺兰导演的剧情科幻片一如既往的烧脑和耐人寻味。《盗梦空间》一作让他直接封神,也收获了一大批死忠粉。而诺兰的实景拍摄独具匠心,场景极度震撼,观众可以享受电影特效和摄影带来的设觉盛宴。因为整部电影基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对于场景之间的切换和剪辑要求极高。

 可是《信条》的美国本地票房仅有约5千多万美元,和刚才分析过的爆米花电影《绝地战警》差了大概1亿多的票房。IMDB的评分仅有7.5。而导演诺兰以往的作品几乎评分都在9分以上。特效和剧情并不逊色,也有诺兰导演的名头坐镇,《信条》究竟输在哪?

 可能最大的原因出在受众人群。《信条》可以说是诺兰导演最烧脑的一部作品,甚至是有些死忠粉都表示“太难了”,更别说路人粉了。电影设定首先就为观众设了一道高高的门槛。电影的信息容量太大,逻辑复杂。观众首先得跟得上剧情节奏,其次得跟上导演思路,闲暇之余还要留意电影给出的暗示细节。看完一部电影,挑战大脑极限。看不懂,跟不上,观众也就觉得无聊了。

 诺兰导演的电影看不懂剧情是常事,他的电影越是深度分析,才越能发现魅力所在。只是普通观众可能更偏向于看看爆米花电影,图一乐呵。除了死忠粉外,有多少观众愿意再花一张电影票的钱去二刷自己看不懂的电影呢?好看虽好看,可是受众人群太少,难以和大多观众产生共鸣。


 

以上就是2020年全球五大票房最高的电影的盘点。在2020这特殊的一年取得如此成绩,它们无疑是电影行业中的里程碑。

 

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020年全球票房前五的电影中,美国影片变少了,而亚洲地区的电影则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第五,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情况。民族电影正在崛起,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好莱坞因为无法预料的疫情而受到了重大影响,导致了2020年美国电影业的落后。

 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亚洲观众的观影口味正在变化,不再一味地推崇美国大片,而是开始注重于发展自己本地的电影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几部电影都做了很勇敢的尝试,为2020萧条的电影业增加了信心。

 

以上票房数据来自Box Office Mojo和猫眼专业版:

https://www.boxofficemojo.com/year/world/2020

https://piaofang.maoyan.com/rankings/year

注:美元兑人民币换算按上映期间汇率计算

 

图源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考拉是一名主修于电影及视频研究专业的在美留学生。酷爱睡觉,梦想是做一只考拉,希望能和树懒交朋友。

 

 

关于我们|华语银幕

《华语银幕》(Sino-Scree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盈利组织华语影视联盟(Chinese in Entertainment)旗下的数字自媒体。《华语银幕》成立于2020年2月,编辑和采写团队成员来自于纽约、洛杉矶、孟菲斯、圣塔克鲁兹、北京、上海、武汉、台州和台北等地。

 《华语银幕》旨在为全球华语影迷和读者推荐优秀影片、提供影视行业资讯和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华语银幕》的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www.sino-screen.com,以及脸书、推特、知乎、豆瓣、简书、Medium和微信公众平台。

← 告别投行,她在好莱坞乘风破浪重新看见故乡:专访青年影人赵亮 →

YOU MAY ALSO LIKE

  • August 2020
    • Aug 9, 2020 Benefits | Midi Z's "Homecoming" Trilogy Screening (Tickets Giveaway) Aug 9, 2020
    • Aug 5, 2020 Benefits |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Tickets Giveaway) Aug 5, 2020
    • Aug 4, 2020 CIE Picks | Peter Markham's online classes & new book Aug 4, 2020
  • July 2020
    • Jul 1, 2020 Film Industry Under COVID-19 Jul 1, 2020
  • May 2020
    • May 23, 2020 Unveil the Green: VFX and Modern Filmmaking May 23, 2020
    • May 23, 2020 Content Producing: When West Meets East May 23, 2020
  • January 2020
    • Jan 19, 2020 Digital Marketing Workshop Jan 19, 2020

Disclaimer

Chinese In Entertainment (“CIE”) is not associated or affiliated with any government agency or political party, nor does CIE receive any funding from any of the foregoing. CIE does not promote any political ideology or endorse any political groups or candidates. The views, information, or opinions expressed on this website/blog/platform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pinion, policy or position of CIE, its employees, volunteers, representatives or affiliates. CIE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d does not verify accuracy for any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therein. No views, opinions, and quotations by any author, person, media, or third party shall reflect the opinions and views of CIE or its affiliates, unless expressly stated otherwise by CIE.

声明

洛杉矶华语影视联盟(以下简称”CIE”)不存在与任何政府机构或政治团体的关联或附属关系,亦未曾接受任何政府机构或政治团体的资金支持。CIE不宣扬任何政治思想理念,亦不为任何政治团体或候选人背书。任何发布在CIE网站/博客/平台的信息或观点谨代表该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CIE及其员工、志愿者、代表或从属组织的观点、政策或立场。CIE不为任何前述信息(包括其准确性与否)承担法律责任。除非CIE明确说明,任何作者、个人、媒体或第三方的观点、意见和引用均不得反映 CIE 或其关联方的观点。

Chinese in Entertainmen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