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从00年代后半叶起,我们常常会在街边路口看到杀马特的身影。他们出没在理发店、烧烤摊、游乐园等地,戴着夸张亮眼的廉价首饰、穿着艳丽清凉的地摊货、顶着一头摇摇欲坠的蓬松亮发。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搭配,甚至下意识地保持距离。但不能否认的是,看一眼就忘不了那样的形象。那斑斓的、爆炸式的、冲天的硬发,似乎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尽的生命力,不时在我们眼前熊熊燃烧。
《杀马特,我爱你》30秒预告片
一、杀马特的兴起:拒绝污名化
尽管杀马特已经成了过去式,导演李一凡历时两年的打磨,终于在2019年推出的电影《杀马特,我爱你》(We Are Smart),填补了这个中国特殊群体在影像上的空缺,成为一首对这个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现象的一曲挽歌。片中呈现的杀马特,和我们印象中的杀马特,一样又不一样:不仅痴迷杀马特,更是把杀马特当成一种艺术、甚至是一种信仰;他们对发型有近乎偏执的要求。可以没钱吃饭,造型不能不凹;可以站着睡觉,发型不可以乱。
“人一老实就会被人欺负。”这是来自一个初出农村的淳朴小伙的经验之谈。而杀马特看起来像没人敢惹的坏孩子。起初,那些只身一人来到城里的打工人,只是把杀马特当成保护自己的外壳。在那样的庇佑之下,他们努力成为一个“硬核”的孤独异类。
但杀马特不只是能震慑人那么简单。那奇异的发型还能给人勇气,让许多平时淹没在人海里的农村打工人,忽然生出一种特别的自信来。杀马特是一个面具,让面具下的人变成了自己幻想中的样子:霸气、独特、我行我素。那一刻,他们想要被看见、想要被关注、想要交流,哪怕被人讨厌也没关系。
随着QQ软件的盛行,许多人通过杀马特的标签,在线上找到群体组织,跟三观相近的同伴一起聊天谈心,舒缓生活的压力,并由此发展出了许多帮派:葬爱家族、TOP家族等等。里面的成员具有极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常常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二、杀马特的困境:虚妄的自由
《杀马特,我爱你》和他所描绘的人群一样,是一部质朴而真诚的电影,让观众看到了藏在夸张外表下追求认同的本心。但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评价电影《杀马特,我爱你》的话,我会说是“分裂”:分裂的情绪、分裂的生活、分裂的社会。全片是由两部分对立的状态组成的:极度的压抑需要极度的释放,似乎不夸张不奔放就不足以宣泄内心堆积的愤懑和惆怅。
现在底层的年轻打工人都是很孤独的。大部分人年纪很小就出来赚钱。来自农村的他们生性单纯、缺乏阅历,对城市生活知之甚少。进厂后更是常年泡在车间里,除了打工几乎什么都不会。在工厂里,他们像商品一样被体检,被安排岗位、被要求重复机械式的劳动。不用思考,也不需要休息;不能打扮,也没时间社交。他们有什么渠道去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呢?
通过手机、电脑等线上平台,年轻的打工人们比上一辈更多地了解到花花世界的纷繁多彩,并从小就在心底种下了去大城市打拼的愿望。但当真的置身其中时,那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又太庞大、太复杂、太陌生了。对世界的无力、对命运的迷茫,让他们意识到,没有什么是能由他们掌控的,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身体。通过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的样子,他们似乎获得了某种掌控感,仿佛自己在跟这个乏味的世界对抗,即使这个世界根本不会因此做任何让步。
杀马特让他们暂时感觉到自由,因为它跟他们深受其害的工厂的体制是截然对立的。工厂越是消灭人的个性,杀马特就越要强调自己的个性。很多杀马特的父辈就是在工厂里庸庸碌碌了一辈子。到了他们这一代,杀马特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主,哪怕是错的,至少想要感觉到活着,轰轰烈烈地活着。
三、杀马特的浮沉:卷土重来
当杀马特成为一种现象时,反杀马特似乎也变成一种社会排外情绪的出口。2013年的时候,全网开始群嘲杀马特。人们混进QQ群和贴吧里咒骂杀马特,不少微博红人通过恶搞杀马特的方式获得点赞和关注。当这种恶意达到顶峰时,很多杀马特开始有心无力了。影片《杀马特,我爱你》中的被采访对象都是当年的杀马特。他们大部分已经恢复了普通人的发型,但还是对那段叛逆的时光念念不忘。杀马特对他们来说,是一段被埋葬的青春。
但杀马特并没有消亡,它只是很少再出现在中国的街头小巷了。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app的兴起,越拉越多的杀马特选择以虚拟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不少人甚至专门开始以拍直播为生。他们大多数的直播选择在成本低廉的农村老家里,通过演段子、跳甩头舞等出糗、装疯的形式来博取人们的关注,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
大众被取悦了,却依然瞧不起他们。虽然经常遇到被羞辱、嘲讽的情况,但杀马特们总是自我安慰: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需要他们的认同,只要我快乐就可以了。他们一遍遍地强调,似乎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眼中偶尔掩饰不住的落寞也在告诉人们也许是一个阿Q式的精神疗法。
随着网络的管控、大众新鲜感的转瞬即逝,直播里造型夸张的自虐式段子不再是万能的吸睛形式。杀马特又一次面临自身的生存危机。
四、永恒的杀马特:时代的悲剧
当杀马特的直播现象不可避免地落潮之后,很多杀马特选择了回归老家做农活。在尝试过一切为数不多的生存途径后,这也许才是他们最适合的归宿了。随着年纪渐长,家人老去,他们接过老一辈的担子。虽然还是回到了一成不变的乡野生活,回想起来可能还有那么一丝怅惘的不甘,但或许好过去当工厂里没日没夜的工作机器。杀马特们用他们兜兜转转的命运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无法那道打破的阶级壁垒的存在。
杀马特总被人当成是不务正业的失败者。某种程度上他们确实是的:成天流连在街边、公园、舞厅、溜冰场的杀马特们已经无法接受以前那种螺丝钉一般毫无尊严和自由可言的打工生活了,而工厂一般也不会接受那些怪诞、艳俗的头发在灰色的流水线车间晃荡。但不能说他们是一群毫无目标的人,至少他们曾经也都有过对生活的期许,但连那些漂浮在空中并不大的梦想泡泡也被现实的残酷击碎了。
你知道自己打工一辈子也是不可能买房买车的,所以就干脆放弃了奋斗,选择了自由。
——《杀马特,我爱你》
影片中,一个杀马特说起他以前在大城市里都不敢抬起头望那些高楼。看什么呢?他永远都不会有机会上去,就像城里人永远都不会真正地接受和拥抱杀马特一样。出身和学历决定了大多数的杀马特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里有任何作为。比起注定没有任何上升空间的打工生活,杀马特QQ社群里虚幻的贵族身份升级制度都比这让人觉得更有盼头。
时代不断地在变,杀马特经历了消亡、重生、更迭,但永远不会消失。只要农村打工的年轻群体还在,社会分化的阶级制度还在,“杀马特”就一直活在他们的心中,不断地等待某个时机去发出自己无声的呐喊。也许以后,这种现象不叫杀马特了,但你依然能够透过千变万化的外表和标签辨识出它苍凉的底色。
归根到底,杀马特们寻求的是一种异化的关注。小时候,在父母外出的老家,他们得不到亲人的关爱;长大后,在工厂里,他们被当成任意剥削的工具。没有人在意他们在想什么,没有人问过他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辍学、打工、攒钱、结婚、生子......只能是这一条路走到黑。可是,杀马特硬是要从绝望的人生单行道上开辟出一条像彩虹的小径出来。虽然它最终的归途还是合并到大路上,但那还是一道彩虹。即使只能绚烂很短的时间,也能让过路人驻足片刻。也许这就够了。
观影渠道
从北京时间2021年2月6号上午9点(美国西海岸时间2月5号下午5点/东海岸2月5号晚上8点)开始的48小时内,国际电影网站蒙太奇(Montage)将限时免费展映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的链接进行观看。(需要vpn)
华语银幕
《华语银幕》(Sino-Scree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盈利组织华语影视联盟(Chinese in Entertainment)旗下的数字自媒体。《华语银幕》成立于2020年2月,编辑和采写团队成员来自于纽约、洛杉矶、孟菲斯、圣塔克鲁兹、北京、上海、武汉、台州和台北等地。
《华语银幕》旨在为全球华语影迷和读者推荐优秀影片、提供影视行业资讯和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华语银幕》的信息,请访问官方网站www.sino-screen.com,以及脸书、推特、知乎、豆瓣、简书、Medium和微信公众平台。
联系方式(邮箱):content@lacff.org
🔻
排版 | 一然
文字| 一然